0人評分過此書

新亞論叢.第十九期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4782741
叢集名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
  • 編輯弁言
  • 喪葬中的儒家思想/(香港)鄧紫瑩 梁家欣
  • 莊子「吾喪我」的內在意蘊-一條自我存在實現的路徑/(北京)馬曉慧
  • 古代都城文化視域下先秦至初唐行旅詩圖景的遷轉/(北京)余丹
  • 管子、子思、鄒衍對《尚書.洪範》「五行」疇的拓展與運用/(北京)王聰
  • 論戰國時期《太公》文本的形成及源頭/(北京)劉全志
  • 《說文解字》「兂」篆之形義同源闡釋/(香港)馬顯慈
  • 司馬遷對戰國時期策士文獻的具體使用情況-以〈魏世家〉、〈韓世家〉為例/(北京)李芳瑜
  • 知無與體無-王弼「以無為本」說的再考察/(北京)蔣麗梅
  • 天人之際-一種天人互涵的歷史結構/(北京)閆陽
  • 淺談阿賴耶識思想/(泰國)釋如傳(Ven.Skalzang Dolma)
  • 漢代詠物賦的物象解放之旅-由政治隱喻向物象自身的回歸/(北京)陸晨琛
  • 西漢以來別調-蘇轍晚年散文風格之變/(北京)楊一泓
  • 寇謙之的家世與生平考/(北京)李亞飛
  • 六朝子書文論的內涵與致用傾向/(臺灣)何維剛
  • 情景書寫背後的莊騷精神-柳宗元騷體賦與山水遊記比較論/(北京)王欣悅
  • 施鴻保《讀杜詩說》研究/(北京)俞凡
  • 北宋士人政治文化考察-以范仲淹慶曆新政對科舉的改革為例/(臺灣)王志浩
  • 吾妻重二之周敦頤研究評議/(北京)田智忠
  • 潛魯語之大訓,明孔門之心梓-胡寅《論語詳說》發微/(北京)許家星
  • 布袋彌勒文化中的人和理念與實踐意義/(泰國)釋智蓮
  • Study on the Garden Writing of Lu You’s Poems in His Late Life 陸游晚年詩的庭園書寫/(北京)Ma Dong-yao, Zhou Pei 馬東瑤 周沛
  • 「三言」與輪回觀念/(香港)楊永漢
  • 論清初詞體寫作困境與徐釚詞體觀的形成/(北京)李蘭芳
  • 實事求是-阮元的思維方式論析/(北京)諸雨辰
  • 〈綺懷〉與〈感舊〉,情路嘆崎嶇-黃景仁的兩段情/(香港)程光敏
  • 廣東中山市沙田話與沙田開墾者的關係/(香港)馮國強
  • 昆劇史論的燈塔-評胡忌等著《昆劇發展史》/(北京)李嬌儼
  • 陸萼庭著《昆劇演出史稿》述評-兼探更符合歷史事實的昆曲演出真相/(北京)黎羽裳
  • 澳門知識份子對中華文化傳承的貢獻-以傳教士、外來學者和陳子褒為例/(上海)何文略
  • 高步瀛年譜/(北京)車禕
  • 重建史觀-中國美學敘史策略的更新路徑/(北京)鄒芒
  • 龔德柏首提「持久戰」戰略思想/(北京)張雙智
  • 「逃難」與「通識」-新亞書院創辦人初來港時的心態與反應/(香港)英冠球
  • 「終極實在」於唐君毅人文宗教思想的特質/(澳門)鄭祖基
  • 「物極必反」親近型不可靠敘事-論余華《第七天》的控訴與撫慰/(北京)孫海燕
  • 《新亞論叢》文章體例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