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人工智能的第一性原理:熵與訊息引擎

出版日期
202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843909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以基本的訊息理論,熵和訊息引擎,去解構智能的基本性質和它的作用原理。
◎透過訊息引擎心智關係的融合,讓智能能夠成長,使人工智能成為有生命的智能。
◎預測人工智能未來的可能發展,掌握駕馭人工智能的方法,在人工智能世代當主人。


思想的極限即是問題無法逾越的邊界。
對於人工智能,我們要問的是,
它在那些問題上讓我們遭遇到思想的極限,
使我們陷入思考的死胡同,促使我們將思想歸零,
去探究其存在更根本的第一性原理。

人工智能的興起,被廣泛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回顧工業革命的歷史,我們發現技術的應用往往在科學理論完善之前就已經展開。
當前,人工智能主要基於對人大腦神經網絡的模擬,屬於技術應用範疇。
然而,關於智能的定義,智能的來源,智能如何構建秩序,
以及如何提高智能構建秩序的效率,這些仍然是未知的領域。

因此,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本質的第一性原理,
以定義智能,認知智能的來源,以及人的心智如何去駕馭人工智能,
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世界未來的可能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 前言
  • 第一部 秩序建構的訊息理論
    • 1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訊息引擎
      • 熵與熱力學第二定律
      • 訊息引擎的減熵機制
      • 訊息引擎循環的負熵存量和增量
      • 信息量和負熵存量的主觀與客觀
    • 2 訊息引擎:心物統合的橋樑
      • 心物一元論,心物的認知
      • 訊息引擎的心物統合
      • 馬克士威妖建構秩序的思考
    • 3 耗散結構與人問題處理系統的對應
      • 耗散結構理論
      • 問題處理系統的對應
  • 第二部 智能的原理
    • 4 智能的定義
      • 智能的廣義和狹義
      • 智能是物質實體
      • 智能的訊息處理作用
    • 5 智能的度量和比較
      • 實體,客體和主體智能的區分
      • 客體智能的度量公式
      • GPT3.5 和GPT4 客體智能的度量與比較
    • 6 智能傳導:智能阻抗匹配與智能傳導效率
      • 智能功率與客體智能
      • 智能的傳導
    • 7 大數據的智能內化
      • 生成式學習與監督式學習人工智能
      • 智能來自於數據的內化
      • 智能工具降低智能阻抗的作用
    • 8 信息量增益的實體智能
      • 實體智能,信息量增益
    • 9 智能的外化和移轉
      • 外化的GPT 智能
      • 知識庫與資料庫的區別
      • 通用與專用的外化知識庫
    • 10 GPT 與人類智能的比較
      • 人大腦智能的建構
      • GPT 的智能結構
      • 人與GPT 智能特性的比較
  • 第三部 有生命的智能
    • 11 心智關係,智能的生命
      • 問題到答案的過程
      • 處理問題的心智關係
      • 智能的生命,心智的融合
    • 12 心智融合的方法,理性辯證法
      • 問題處理系統的理性辯證法轉換
      • 理性辯證法的辯證邏輯
    • 13 GPT 答案的訊息性質
      • GPT 答案的訊息特性
      • GPT 答案在意識中做訊息處理
    • 14 莫拉維克悖論與智能的適應性
      • 莫拉維克悖論
      • 智能性質的三個維度
      • GPT 人工智能的侷限性
    • 15 量變到質變,信息量的增益
      • 量變到質變
      • 信息量增益提升的鎖定
    • 16 問題處理的供需理性
      • 供給理性和需求理性的定義和應用
      • 供給和需求角色的變換
    • 17 GPT 答案的使用成本和交易成本
      • GPT 智能的使用成本
      • 使用GPT 答案的交易成本
  • 第四部 GPT 的矛盾與化解
    • 18 人與人工智能關係的矛盾
      • GPT 對現代人的異化
      • 人核心知識能力不足的矛盾
      • 人與人工智能的主客關係
    • 19 主體理性對GPT 的制約
      • GPT 答案的主觀性對人的制約
      • 主體性的定義,為自我立法
      • 主體性是綜觀全局的系統思維
      • 理性對GPT 主觀性的制約
    • 20 人工智能認識論
      • 表象背後的真實
      • 理解的原理,思維與存在同一
      • 理解的方法,理性辯證法
      • 理解的限制條件,核心知識能力
      • 創生是主動的,理解是被動的
    • 21 人工智能的聰明悖論
      • 人如何駕馭智能程度更高的GPT 智能
      • 人工智能的聰明悖論
      • 如何對GPT 提問
    • 22 GPT 答案的辯證分析範例
      • 對於伊索寓言狐狸與葡萄答案的批判
      • 牛頓力學原理來源的理解
      • 對於哈佛案例思維課程的辯證分析
  • 第五部 GPT 世界的未來
    • 23 GPT 與現代教育的矛盾和突破
    • 24 企業智能的複製和繁衍
    • 25 GPT 使企業的腳色從分工走向統合
    • 26 新智能資本主義
    • 27 馬克思的幽靈,GPT 引爆資本主義消亡論
  • 結語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