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意識探索:內在規則的思索與調校
◎不識科學無以明意識,不思意識無以論科學。無論如何,不管發生甚麼事,宇宙只會幫助我們意識演進。
◎用「意識結構」描述顯隱雙態性及能量原理,以整合科學與靈性。之後進入實作,不斷在生活中自我察覺、思考運用,進而修改內在規則,便能認識宇宙的祕密。
◎以匯集LINE社群之「共創文體」方式撰寫描述,透過共同討論,由更多觀點與角度切入思考,建構完善心智功能的可行方案。
其實人生是一場「事與願違」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建構起一個比較符合萬事萬物運作規則的心智功能(系統),也就是逐步修改內在規則與標準的過程。
「事與願違」如何發生?就是我們熟知的「心結(執念)」,一開始認為一件事一定要「那樣才行」,然後就會在生活的周遭發生一些「並不是那樣」的事情,而且這種「並不是那樣」的事情會一直不斷的發生,直到我們開始了解「這樣也可以」以後,那件事情才會停止發生。
有時自己會是「旁觀者」、有時自己是「關係人」,若再無法讓自己解「這樣也可以」的話,最後我們自己就會變成「當事人」,來體驗「那件你認為不可以的事情」。這種旁觀者、關係人、當事者都是交錯進行的,目的在「催化」修改自己所認定的,那些不符合諸多群體內心現實的,內心規則。
這個不斷對每一個人進行的「催化過程」,才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你吸引了阻礙自己達成願望(事與願違)的事件,也同時吸引了協助自己修改內心規則的人事物。
◎用「意識結構」描述顯隱雙態性及能量原理,以整合科學與靈性。之後進入實作,不斷在生活中自我察覺、思考運用,進而修改內在規則,便能認識宇宙的祕密。
◎以匯集LINE社群之「共創文體」方式撰寫描述,透過共同討論,由更多觀點與角度切入思考,建構完善心智功能的可行方案。
其實人生是一場「事與願違」的過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建構起一個比較符合萬事萬物運作規則的心智功能(系統),也就是逐步修改內在規則與標準的過程。
「事與願違」如何發生?就是我們熟知的「心結(執念)」,一開始認為一件事一定要「那樣才行」,然後就會在生活的周遭發生一些「並不是那樣」的事情,而且這種「並不是那樣」的事情會一直不斷的發生,直到我們開始了解「這樣也可以」以後,那件事情才會停止發生。
有時自己會是「旁觀者」、有時自己是「關係人」,若再無法讓自己解「這樣也可以」的話,最後我們自己就會變成「當事人」,來體驗「那件你認為不可以的事情」。這種旁觀者、關係人、當事者都是交錯進行的,目的在「催化」修改自己所認定的,那些不符合諸多群體內心現實的,內心規則。
這個不斷對每一個人進行的「催化過程」,才是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你吸引了阻礙自己達成願望(事與願違)的事件,也同時吸引了協助自己修改內心規則的人事物。
- 作者群序
- 參閱事項
-
第一章 察覺機制
-
1.1 聯覺妄念
-
1.2 睡眠機制
-
1.3 飲食機制
-
1.4 何謂真實
-
1.5 察覺過程
-
1.6 語言模型
-
1.7 意識焦點
-
-
第二章 心智理解
-
2.1 設定議題
-
2.2 輕鬆聊知識
-
2.3 內容辨識
-
2.4 角色定位
-
2.5 意義探索
-
2.6 療癒碎形
-
2.7 何謂極性
-
2.8 占星記憶
-
2.9 何謂需求
-
2.10 何謂幸福
-
2.11 業之因果──內在平衡+業力因果
-
-
第三章 解除心結
-
3.1 何謂思考
-
3.2 關聯運作
-
3.3 轉念效應──轉念有用嗎?
-
3.4 名稱原因
-
3.5 再談心結
-
3.6 極性平衡
-
3.7 意識追尋
-
3.8 解析忍辱
-
3.9 二元對立
-
3.10 思維架接──關於皈依三寶
-
3.11 調整生理
-
-
第四章 層次運作
-
4.1 座標錯置
-
4.2 質量真偽
-
4.3 頻率結構
-
4.4 何謂時間
-
4.5 時空規則
-
4.6 解譯能力──如何理解高密度訊息?
-
4.7 無根規則
-
4.8 無限合一
-
4.9 意識結構立論基礎
-
4.10 參考介紹──意識結構參考內容
-
4.11 時空結構──時輪金剛
-
4.12 結構形成──結構化過程
-
4.13 再談曆法
-
-
第五章 群體過程
-
5.1 同理群體
-
5.2 群體秩序──家庭與婚姻
-
5.3 意識提升
-
5.4 察覺發展
-
5.5 利己利他
-
5.6 宗教崇拜
-
5.7 崇拜實例──宗教崇拜和知識分子
-
5.8 群體進程──社會複合體
-
5.9 心電感應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