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陳廷敬:《康熙字典》總閱官,任官清廷五十三年,教授康熙二十四載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169480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編纂《康熙字典》、《明史》、《大清一統志》等多部大型典籍
入仕53年,入值南書房24年,從翰林一路升至文淵閣大學士

在朝為官清廉,慎守無過,人望所歸,可謂立德;
翊贊聖治,被康熙皇帝稱為輔弼良臣,可謂立功;
留下數百萬字的著述,被稱為燕許大手筆,可謂立言。
──他是陳廷敬

▎同名者成績太差被罰,為區別上奏求改名
陳廷敬本名是陳敬。但在陳廷敬的同榜進士中另有一位陳敬,是通州人,也被選入了翰林院。為了區別,就把陳廷敬稱作澤州陳敬,另一位稱作通州陳敬。通州陳敬因滿文成績每每不合格受到處罰。陳廷敬因為同名容易引起混淆,所以他特別向皇帝上奏,請求改名。順治皇帝將陳敬的名字中加了「廷」字,以與通州陳敬相區別。
▎絕不阿諛奉承,對皇帝也不例外
陳廷敬發現言官在奏章中連篇歌頌皇帝,認為這是不好的風氣,所以他要求言官上疏不要一味讚頌皇帝。康熙雖是開明的皇帝,但也喜歡被歌頌。因此陳廷敬上奏後,皇帝很不高興,下旨駁斥。陳廷敬沒想到這意見皇帝竟聽不進去,面對皇帝的駁斥他著實吃驚。半年後他曾向御史陸隴其提起此事,他仍堅持自己的觀點,還堂而皇之地將此事記入自己的文集中。
▎貪汙案中被解任,兩年後官復原職
張汧案中受牽連的三位大臣陳廷敬、徐乾學、高士奇,一齊被解任,在京修書。經過將近兩年的考驗,高士奇和徐乾學先後被趕出京城,就在徐乾學於通州碼頭登船南下的時候,陳廷敬已經接到官復原職的聖旨。這標誌著張汧案對陳廷敬的影響已經成為過去,其仕途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入閣拜相,君臣相得
康熙33年,戶部尚書出缺,內閣大學士列出三位候選官員讓皇帝挑選。康熙帝對他們擬選的名單看都沒看就直接下旨:「需陳廷敬服滿來。」這時陳廷敬守孝尚未期滿,結果戶部尚書一直懸缺大半年之久。康熙41年,陳廷敬被任命為南書房總理大臣,在康熙皇帝身邊的近臣中居於首位。康熙42年,陳廷敬正式進入內閣,成為掌鈞國政的宰相。陳廷敬從翰林一直升到文淵閣大學士,與康熙皇帝的關係達到極為密切的程度,備受器重和信任。
▎74歲再起入閣,京城中一時傳為佳話
陳廷敬於康熙49年獲准致仕後,本來可以整理行裝告老還鄉了,但康熙皇帝沒有放他走,讓他留京編纂《康熙字典》,並為康熙皇帝編纂御集。陳廷敬因此暫時不能離京歸里。僅過了五個月,張玉書突然死去,李光地又告病,此時大學士尚有二人,但是康熙皇帝還是下了聖旨讓陳廷敬重新入閣主持閣務。這說明陳廷敬確是康熙皇帝最為倚重的元老重臣。
▎帝謂全人
康熙皇帝曾對陳廷敬說:「卿是老大人,是極齊全底人。」表達了康熙皇帝內心深處對陳廷敬的敬重,自此之後,康熙皇帝就稱呼陳廷敬為「老大人」。這是一位年近花甲的皇帝對陳廷敬一生人品道德和清廉作風所做出的高度評價。
▎高文典冊
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康熙字典》一版再版,一直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成為有關中國語言文字必不可少的大型工具書。陳廷敬是《康熙字典》的總閱官,是本書編纂工作的重要組織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

康熙皇帝譽為「恪慎清勤,始終一節」,可謂達到封建社會人臣的最高境界。
  • 第一章 家世春秋
    • 先祖尋蹤
    • 河山為囿
    • 斗築可居
    • 斗築居城
    • 歸順大清
    • 激流知止
  • 第二章 簪纓巨族
    • 石壁飛魚
    • 桂宮聯捷
    • 冠蓋如雲
    • 百鶴來翔
    • 天恩世德
    • 塚宰總憲牌坊
    • 義行善舉
    • 第三章 輔弼良臣
    • 文壇泰斗
    • 奪席談經
    • 理學宗師
    • 敬賢修己
    • 贊襄聖治
    • 人望所歸
    • 高文典冊
  • 第四章 班聯懿範
    • 一路清廉
    • 三字箴言
    • 宦海驚濤
    • 涇渭分明
    • 昇平相國
    • 帝謂全人
    • 午壁魂歸
  • 第五章 翰林門第
    • 棠棣花開
    • 翰林迭出
    • 詩律傳芳
    • 閨閣雙秀
  • 第六章 宰相家風
    • 雅訓傳家
      • 家訓之一 教子詩 陳秀
      • 家訓之二 教子詩 陳秀
      • 家訓之三 教子詩 陳秀
      • 家訓之四 教子詞 陳秀
      • 家訓之五 教子詞 陳秀
      • 家訓之六 教子詞 陳秀
      • 家訓之七 斗築居銘 陳昌言
      • 家訓之八 論讀書 陳昌期
      • 家訓之九 示壯履 陳廷敬
      • 家訓之十 誡子孫 陳廷敬
    • 尊儒重道
    • 耕讀並舉
    • 積德行善
    • 清正廉潔
  • 參考文獻
  • 附錄一 陳廷敬年表
  • 附錄二 陳廷敬傳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