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什麼是人生:關於人生倫理的十堂課

出版日期
2017/11/0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0442391

文化部計次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是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人生價值觀」課程而做的講稿,講述了作者對於個人與社會、他者、國家、家庭、自我、宗教、自然、死亡、世界、傳統「十大倫理關係」的深刻思考。作者認為,個人的奮鬥與努力固然重要,但每個個體又必須學會在上述十種重大關係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因為這十大關係與個人相對的客體,實質上是個體價值的源泉,這十大關係也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途徑。作者學識淵博,思想深邃,而又閱歷豐富,感情深沉,平易而通透的講述飽含關於人生、社會、歷史等的真知灼見,啟人深思。
  • 自序
  • 導言
    • 一 中西價值觀的衝突
    • 二 價值理性的迷失
    • 三 尋找價值主體與價值基石
  • 第一講 個人與社會
    • 一 關於「人」的定義
    • 二 「重個人」與「重關係」的價值分野
    • 三 個人對待社會的三種態度
    • 四 社會對待「個人」的基本原則
  • 第二講 個人與他者
    • 一 個人與他者的關係原則
    • 二 個體主體性的確立
    • 三 「利己」原則和「利他」原則
    • 四 「互為主體性」的哲學思考
  • 第三講 個人與國家
    • 一 何為「國家」
    • 二 政府與國家
    • 三 不同制度下的個人困境
    • 四 國家與個人的「偏執」
    • 五 愛國者與憂國者
  • 第四講 個人與家庭
    • 一 東西方家庭觀的差異
    • 二 個人與家庭的和諧與衝突
    • 三 個人對舊家庭倫理的反叛
    • 四 愛的源泉與中西文化的差別
  • 第五講 個人與自我
    • 一 自我的價值結構
    • 二 自我實現的基本途徑
    • 三 破「我執」與對自我的清醒認知
  • 第六講 個人與宗教
    • 一 我對宗教的基本態度
    • 二 「敬畏」才是價值之源
    • 三 社會性道德與宗教性道德
  • 第七講 個人與自然
    • 一 「自然」的雙重內涵
    • 二 個人對待自然的態度
    • 三 內自然的制衡
  • 第八講 個人與死亡
    • 一 正確的「生死觀」
    • 二 面對死亡的哲學思索
    • 三 「死亡」呈現個體價值的可能
    • 四 超越死亡的最寬途徑
  • 第九講 個人與世界
    • 一 普世價值與個體價值
    • 二 近代中國知識精英的兩種路向
    • 三 文學藝術沒有國界
    • 四 道德的普世性與絕對性
  • 第十講 個人與傳統
    • 一 中國傳統的個體價值指向
    • 二 反傳統的功績與誤區
    • 三 舊傳統與新傳統的衝突
    • 四 大傳統與小傳統的分野
    • 五 個人價值與傳統資源
  • 編後記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