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進入廿一世紀,人類的時空被壓縮了,官感功能受到迷惑。與此同時,日新月異的科技結合政經動力,破壞生態,造成人類的矛盾和不安。兒童在這環境中生長發展,必須尋得個人的心理和文化定位,學習安身立命之道,積極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求取成功和幸福,鞏固尊嚴。
一體化的世界格局不期望兒童做「未來社會的棟樑」,容許每個人運行獨立的人權和發展意向。為此,有效的教育必須以人為本,給個體加強學習和生活的力量,求取成功與幸福,終身學習。
本書引述了備受舉世敬重的心理學巨人、教育家和未來學泰斗對廿一世紀教育的瞻見,結合作者在師資培訓和教育創新的五十年經驗,給讀者呈獻最前衛的信息和方法。所有父母、教師,和關愛兒童的各方領導,都會從閱讀中獲取真知灼見,優化人本教育。
一體化的世界格局不期望兒童做「未來社會的棟樑」,容許每個人運行獨立的人權和發展意向。為此,有效的教育必須以人為本,給個體加強學習和生活的力量,求取成功與幸福,終身學習。
本書引述了備受舉世敬重的心理學巨人、教育家和未來學泰斗對廿一世紀教育的瞻見,結合作者在師資培訓和教育創新的五十年經驗,給讀者呈獻最前衛的信息和方法。所有父母、教師,和關愛兒童的各方領導,都會從閱讀中獲取真知灼見,優化人本教育。
- 序
-
第一部 皮亞傑的認知心理學
-
第一章 皮亞傑及其研究法
-
認識皮亞傑的機緣
-
學術貢獻
-
皮亞傑承先敢後
-
診究敘述研究法
-
-
第二章 認知的結構和發展
-
機略
-
同化
-
調節
-
平衡
-
-
第三章 認知發展的因素和過程
-
遺傳與認知發展的關係
-
智力內容、機能、結構的互相關係
-
活動的作用和影響
-
動機的作用
-
認知發展程序
-
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
-
-
-
第二部 認知、社交及情緒發展
-
第四章 感覺運動階段
-
第一層-反射運動(初生至一月)
-
第二層-適應與初步連環反應(一至四月)
-
第三層-重複及意向行為(四至八月)
-
第四層-機略聯繫運用(八個月至週歲)
-
第五層-實驗創新機略(週歲至十八個月)
-
第六層-內心活動創造新機略(從歲半開始)
-
-
第五章 運算前階段
-
語言發展與思想
-
運算前思想的特徵
-
認知發展的中期變化
-
-
第六章 具體運算階段
-
守恆
-
序列
-
分類
-
-
第七章 形式運算階段
-
形式運算思想的特徵
-
假設問題
-
發展過程
-
形式運算對行為的影響
-
青年期行為的特徵
-
-
第八章 發展與學習的關係
-
發展與學習的區分
-
知識的發展和增長
-
感覺運動是發展基礎
-
個性發展
-
運算至邏輯思想的發展
-
超物質的邏輯數學經驗
-
學習結構和智力結構
-
認知結構與平衡
-
-
第九章 知覺、認知、情緒與象徵思維
-
知覺和認知的關係
-
雙因子象徵意義的認知論
-
擬意機略與語文權能
-
記憶機略與智力結構
-
象徵模式與多元表現
-
情緒是認知發展的伙伴
-
情緒、社交失調與認知成就
-
-
-
第三部 21世紀的教育透視
-
第十章 21世紀的前瞻
-
展望前景
-
教育現實
-
人的需要和福祉
-
經驗建議
-
-
第十一章 未來學泰斗的透視
-
變的步伐
-
進步的效應
-
高科技與高感應
-
亮自己的明燈
-
-
第十二章 政治學家的透視
-
從政治看世界
-
機敏才能裂縫
-
大腦的進化與四種智能
-
壓力與腦前葉智能
-
腦前葉與老人智慧
-
考試與人生
-
-
第十三章 心理學家的透視
-
心理學的功能
-
學者的發展軌跡
-
物理學泰斗的非物經驗
-
知識的個人定位
-
文化中的自我
-
展望教育目的
-
-
第十四章 教育家的透視
-
教育專業知識
-
學校的功能
-
誰主教育?
-
兒童的心智
-
消費主義扼殺人性
-
學校的新對焦
-
科技教育
-
通識教育
-
-
-
第四部 21世紀的新教育方法
-
第十五章 育嬰和幼兒園教育
-
嚴肅明智的選擇
-
母子的奇妙情繫
-
兩種育嬰理論
-
從家庭到幼兒園的轉變
-
幼兒園的起源和理想
-
蒙台梭利教學法的國際化
-
皮亞傑式的幼兒園
-
課程設計
-
語文概念發展
-
父母及教師的專業認識
-
-
第十六章 小學教育的新現實
-
21世紀兒童的需要
-
父母的窘境
-
核心家庭
-
擴展中的心靈暗室
-
心理學智慧
-
小學組織的觀念革新
-
教師的專業權威
-
常模考試的式微
-
小學生的認知行為與課程組織
-
-
第十七章 最新的可行教學法
-
詩和科學方法的教學
-
教小學生映像和四則算術
-
用繪圖表象空間關係
-
教小學生發現數學權能的
-
小學生學相對論
-
語文、通識、與專門知識
-
語文教學
-
敘述的教學
-
兩種制度,同一願望
-
敘事與上帝權能相等
-
小學教學法
-
以人為本, 以心理知識為則
-
-
- 後記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62996/386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