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在中國皇權專制的時代,一個朝代的專政,往往影響着個人的命運。本書作者趙園從魏晉與明清這兩個最黑暗的時期,以至當代的「文革」入手,並回溯先秦諸子思想,關注士人、知識分子的生活與命運。
作者自言最大的興趣在讀人,讀生活與歷史中的人。她研讀古今歷史,從士人,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書信、日記,乃至別人的論述記錄,窺探不同人物的道德觀念,言行舉止,徹底全面地分析了解其人。作者尤其着重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倫理及文化心態,在書中不時提及士人的倫理實踐,以及「文革」時期的道德淪喪。
在時代巨變下,不同人的抉擇,或道出人性的可悲無情,或活出人的重情可敬。然而,人情世態,在一個只寄希望於遺忘的社會,現代人也只有靠閱讀時人的生活、處世態度,才能真正面對歷史,尋回真相。
作者自言最大的興趣在讀人,讀生活與歷史中的人。她研讀古今歷史,從士人,知識分子的文章、詩詞、書信、日記,乃至別人的論述記錄,窺探不同人物的道德觀念,言行舉止,徹底全面地分析了解其人。作者尤其着重具有中國特色的家族倫理及文化心態,在書中不時提及士人的倫理實踐,以及「文革」時期的道德淪喪。
在時代巨變下,不同人的抉擇,或道出人性的可悲無情,或活出人的重情可敬。然而,人情世態,在一個只寄希望於遺忘的社會,現代人也只有靠閱讀時人的生活、處世態度,才能真正面對歷史,尋回真相。
- 總序
-
第一編 讀人
-
讀人
-
-
第二編 倫理與人的生活世界
-
宗法.家族倫理.士大夫處家人父子
-
傳統家族文化與現代中國
-
老年之一
-
老年之二
-
老年之三
-
-
第三編 非常歲月
-
1964–1973 年日記中的吳宓
-
聶紺弩的「運動檔案」
-
非常年代的閱讀
-
「文革」中人倫的變與常(上)
-
「文革」中人倫的變與常(下)
-
-
第四編 告別儀式
-
走近王瑤先生—寫在王瑤先生百年誕辰之際
-
中島先生
-
「今之人誰肯迂者!」—寫在樊駿先生去世之後
-
送別富仁
-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